聖地遊(約旦.以色列)11—以色列

13/8/2014(三)晴
以色列之旅進入尾聲了。
IMG_3220 IMG_3222 IMG_3223

 

 

耶路撒冷的早上
今天我們先到位於耶路撒冷橄欖山上的主禱文堂(Pater Noster Church),它被認為是昔日耶穌教導主禱文的地方。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 (Helena) 曾派人到聖地考察,找出三個與聖蹟有關的地方,分別建成了伯利恆的主誕堂、耶路撒冷的聖墓堂和橄欖山的升天堂。及後,升天堂遷往他處,1915年在原址重建了一座無頂的羅馬天主教教堂-主禱文堂。
IMG_3224 IMG_3225 IMG_3226

 

 

 

 

IMG_3227 IMG_3228 IMG_3229

 

 

 

 

 

IMG_3230 IMG_3231 IMG_3232
當天踏入主禱文堂,放眼盡是書寫在陶板上的主禱文-教堂內外的牆壁(只要有牆就有主禱文)、庭院,甚至迴廊的盡頭……合共超過150幅主禱文。真無法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多的語文-除古老的拉丁文、希伯來文、亞蘭文外,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中文……還有好些叫不出名字的冷門文字,據說有一百種以上,內容都是主禱文。
IMG_3233 IMG_3234 IMG_3235

 

 

 

 

IMG_3236 IMG_3237 IMG_3238

 

 

 

 

 

我們找到看得懂的中文主禱文時,無不感到興奮親切,少不了是站在牆壁前面拍照,更朗讀主禱文,感覺很是特別。在教堂庭院內有一道台階通往洞穴,教會傳統指出,耶穌常把門徒帶到那裡,給他們講論神國的事。今天,教堂內依然經常有祈禱會。
IMG_3239 IMG_3240 IMG_3241

 

 

 

 

IMG_3242 IMG_3243 IMG_3244

橄欖山(主禱文堂)
聖經》記載,耶穌禱告完了,門徒請求祂教導他們禱告,於是就有了我們熟悉的模範禱文-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有說在古卷上,從「因為國度……阿門」是沒有的。)馬太福音6章9至13節乃為登山寶訓的一部份,而另一篇相似的主禱文則記載在路加福音11章2至4節。兩篇禱文雖不完全一樣,但內容卻相若。
IMG_3246 IMG_3247 IMG_3248

 

 

 

 

IMG_3250 IMG_3251 IMG_3252

 

 

 

 

IMG_3253 IMG_3254 IMG_3255

 

 

 

 

 

IMG_3257 IMG_3258 IMG_3259

 

 

 

 

 

IMG_3260 IMG_3266 IMG_3267

 

 

 

 

 

IMG_3268 IMG_3269 IMG_3270

 

 

 

 

 

IMG_3271 IMG_3272DSC_0999

 

 

 

 

DSC_1000

 

 

聖殿山上的大合照

 

 

我們跟著導遊走到耶京堂裏的(Dominus Flevit)的小教堂。「Dominus Flevit」,從拉丁語翻譯為「主哭了」,這座小教堂的外形設計像眼淚,象徵主哭耶京。教堂外圍四角各有一個淚瓶為裝飾,古代的寡婦會將亡夫之痛的眼淚裝在淚瓶中,表示極大的憂傷,而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也表達了極大的憂傷。
堂內的聖壇上有一面向耶路撒冷聖殿山的拱門式玻璃窗,可遠眺耶路撒冷,望見對面老城的金頂清真寺,窗的中間,有一個十字架,記念主為全人類而被釘十架。我們到訪時另一團人也剛走,所以我們不致於感到太迫,才能拍下一些無人的相片。
DSC_1001 DSC_1002 DSC_1003

 

 

 

 

IMG_3283IMG_3282IMG_3277

 

 

 

 

 

IMG_3284

IMG_3275IMG_3278

 

 

 

 

IMG_3279IMG_3281IMG_3285

 

 

耶京堂裏

 

堂內的石刻壁畫描繪耶穌騎驢進城、預言聖城被毀等,堂前的聖壇正面,則刻有母雞用翅膀保護小雞的圓形金色馬賽克,而母雞頭上有光環代表主耶穌,小雞代表選民,表達主耶穌的歎息:「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打死那奉差遺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次願意眾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太23:37–38果然在主後70年,羅馬提多將軍焚燒了聖殿。聖殿中大量溶化了的黃金流進了石縫,羅馬軍隊為求盡得黃金,便拆毀聖殿,連根基也翻起,應驗了主哭耶京時的預言:「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路19:44)。
在教堂外的平台可以瞭望錫安山、欣嫩子谷、汲淪谷、馬可樓、聖墓堂、雞鳴堂、大衛塔等,讓我們更具體了解昔日耶穌曾經走過的地方,尤其是耶穌在世最後一星期的足跡。
IMG_3273IMG_3274

 

 

堂前放滿小石棺
離開主哭耶京堂前有一處擺放小石棺的地方,那些小石棺是用來裝著屍骨,稱為藏骨龕,就像中國人的骨龕(金塔);原來猶太人與廣東人一樣都會在死屍葬了一段時間後,把其屍骨起出,再放在另一小棺內,然後再埋葬起來;這做法讓我們明白福音書記載,耶穌呼召一個人跟從祂時,那人要求先容他回去埋葬他的父親;而耶穌卻對他說:「讓死人埋葬死人吧」(路9;59–60);我們可能會認為耶穌很不近人情,為何父親死了也不可以回去一盡孝道,但原來那個人所說的埋葬是指起屍骨的埋葬,而不是他的父親剛剛去世。
從古至今,中東人的殯葬習俗都是若然家裡有親人去世就不會外遊,而且會盡快甚至即日把死人埋葬,換句話說,這個人的回應根本就是不想立刻跟從主,甚至可能是拒絕跟從主。
我們向下行往客西馬尼園途中,進入客西馬尼園,在橄欖山腳的這個客西馬尼園,耶穌被釘前,祂整晚在這個園裏禱告,(太 26:30-56) 直至今天園中充滿的橄欖樹使這個園區顯得特別寧靜,客西馬尼 Gethsemane 希臘文原意是「Olive-oil-press」 壓榨橄欖油, 雖然壓榨橄欖油已早不復存,但橄欖樹仍在。 (太 26:48)
IMG_3286IMG_3287IMG_3288

 

 

 

 

IMG_3289IMG_3291IMG_3292

 

 

 

 

 

IMG_3293IMG_3295IMG_3296

 

 

 

 

橄欖山一角
客西馬尼園是一個果園,位於耶路撒冷以東、橄欖山山下的汲淪谷。昔日是榨橄欖油之地(客西馬尼希臘文原意是 “Olive oilpress” 壓榨橄欖油),可惜這行業早已不復存。今天園中仍種著很多橄欖樹,相傳其中八棵巨大的橄欖樹,乃是耶穌時期已經在那裡的「老樹」,因此必須將之圍起,以免遭到破壞。耶穌付上被人嘲笑、被釘十字架的代價,做世人的贖罪祭,並將恩典白白耶穌和門徒經常到客西馬尼園聚會,這裡也是耶穌偏愛隱身禱告的地方,所以賣主的猶大才能輕易帶兵找到耶穌。
在客西馬尼園裏,耶穌將要被出賣的當晚,天人交戰的他,作出最痛苦、也是最不凡的禱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天父祢的意思」。耶穌的身心就好比「客西馬尼」,因為橄欖只有完全被榨取賜給人們。
IMG_3297DSC_1005 DSC_1006 (1)

 

 

 

聖殿山一角
我們走到比鄰客西馬尼園的一座高聳、外觀亮眼的「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由16個國家出資奉獻建立而得名,於1919至1924年間興建。
這間教堂由義大利名建築師巴路齊(Antonio Barluzzi)所設計,圓頂、巨型列柱和鑲嵌圖案,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
DSC_1004IMG_3299IMG_3301

 

 

 

 

IMG_3302

 

 

 

萬國教堂外
教堂前的三道拱形門,代表耶穌在客西馬尼三次悲痛逾恆的禱告;4根柱子上各有一位手捧聖書的人物雕像,代表四福音書作者馬太、馬可、路加及約翰。
IMG_3303IMG_3304IMG_3305

 

 

 

 

IMG_3306IMG_3307IMG_3308

 

 

 

 

 

IMG_3309IMG_3310IMG_3311

 

 

 

 

 

IMG_3312IMG_3313IMG_3314

 

 

 

 

 

IMG_3315IMG_3316IMG_3317

 

 

 

 

 

頂部的大型藝術壁畫,描繪主耶穌向父神表明願意捨己的禱告;屋頂有兩隻鹿望著十字架,呼應《聖經》經文:「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IMG_3318IMG_3319IMG_3320

 

 

 

萬國教堂裏

 
IMG_3322IMG_3323IMG_3324

 

 

 

 

IMG_3325IMG_3326

 

 

 

萬國教堂外

 

IMG_3327 IMG_3328 IMG_3329

 

 

 

 

 

IMG_3330 IMG_3331
IMG_3332

 

 

萬國教堂街頭

 
之後我們到一個頗具特色的店子吃中國菜。在進食其間,我們組的一位退休人士要離隊往南非去做傳福音的工作。
跟著我們到我們今天最後的景點去。這就是猶太人視為神聖的地方,緊次於西牆的大衛塚。大衛塚是一九六七年前猶太人朝聖的地方。但大衛塚並不是大衛埋葬的地方,因列王紀下二章十節記載,大衛葬於大衛城。大衛塚的地點只可以追溯至十字軍時期。因十字軍誤以為今天的錫安山就是昔日聖經所說的大衛城。
至於錫安山的馬可樓,是最後晚餐的樓房。馬可樓拉丁文原意為飯堂,是耶穌與門徒享用最後晚餐的地點,於此建立了聖餐崇拜的禮儀。耶穌復活後,在同一個樓房向門徒顯現兩次,也在此樓房中,眾門徒領受了聖靈。
如今所見的馬可樓房間,為十字軍所建,但到了十五世紀伊斯蘭教徒將它改為清真寺,並且禁止基督徒和猶太人進入共五百年之久。
IMG_3333 IMG_3334 IMG_3335

 

 

 

 

IMG_3336 IMG_3337 IMG_3338

 

 

 

 

IMG_3339 IMG_3340 IMG_3341

 

 

 

 

IMG_3342 IMG_3344 IMG_3345

 

 

 

 

IMG_3346

 

 

馬可樓
現在的馬可樓剩下的只是空蕩的樓房,裏面則什麼都沒有了,有的只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信徒到這裏記念耶穌在這裏所行的事跡。
大衛王是猶太人最尊敬的一位君王,他的墓塚當然也很受人注意。但舊約聖經只簡單記載一句說;他「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 〈王上2:10〉 。大衛的城在聖經中有兩個地方,一處是聖殿山以南的大衛城,因為撒下五章7-9節記載:「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大衛住在保障裏,給保障取名叫大衛城。」另一個大衛城是指伯利恆,大衛出生地也被稱為大衛的城。雖然考古學家在這兩個地方都找到不少與猶太傳統信仰的東西,但並沒找到大衛真正的陵寢。
在馬可樓下小教堂裏的大衛塚,是主後1173年土特拉人便雅憫拉比的看法,因此地屬於錫安山的範圍內,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找到一座巨大而又保養得很好的石棺,估計就是大衛的葬身之處,所以就稱為大衛塚。然而是否如此?實有待商榷。
IMG_3347 IMG_3350 IMG_3351

 

 

 

 

IMG_3353 IMG_3354 IMG_3355

 

 

大衛塚裏
今天的大衛塚是一間外面圍以厚牆,裡面頗為幽暗的中世紀建築物,按猶太人傳統禮儀,參觀時,男女分兩邊進入,中間隔有厚帳幕,男士進入時要帶帽,若沒有,服務台有紙帽可借用,出來時要歸還。在這所謂大衛的棺柩上,舖著大紫紅色刺有大衛之星的華麗織錦,上面陳列著許多冠冕、妥拉經卷等。
除了哭牆之外,這裡就是猶太人最神聖的地方了。很多猶太人會來此讀經禱告靜默哭泣,我們進去時,已有數位女士在讀經禱告了,由於地方並不大。因男女分開,我們只能看到女院這部分。
IMG_3356 IMG_3357 IMG_3358

 

 

 

 

IMG_3359 IMG_3360 IMG_3361

 

 

 

馬可樓-大衛塚

 
IMG_3362 IMG_3363 IMG_3364

 

 

馬可樓外
最後一站的景點是雞鳴堂(Church of Saint Peter in Gallicantu),她是一座非常有名的羅馬天主教堂,位於耶路撒冷城外錫安山的東坡。當初建立這座教堂,就是為了紀念彼得在雞叫兩次以前三次不認耶穌的跌倒失敗事件。據信此處是大祭司 (猶太教)” 大祭司該亞法” 該亞法的府邸,彼得否認耶穌事件的發生地點。457年此處建起了一座拜占庭小堂,但是在1010年被穆斯林入侵者所毀。1102年十字軍重建小堂,並使用今天名稱。耶路撒冷陷落以後它再度淪為廢墟,直到1931年才重建。屋頂塑有金色公雞。
IMG_3365 IMG_3366 IMG_3367

 

 

 

 

IMG_3368 IMG_3369 IMG_3370

 

 

 

 

 

IMG_3371 IMG_3372 IMG_3373

 

 

 

 

 

IMG_3374 IMG_3375 IMG_3376

 

 

 

 

 

IMG_3377 IMG_3378 IMG_3379

 

 

雞鳴堂外
走入雞鳴堂感慨良多,深深體會到,因軟弱而背叛主的彼得多麼傷耶穌的心,然而,愛他的主不但赦免了他,而且沒有放棄他。主在提比哩亞海邊向他提問三次:「你愛我嗎?」縱然彼得只回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主仍然把牧養羊群的重任交付給他。主柔聲的呼喚,一面撫平和堅固了彼得哀傷的心,一面還再次給予他服事的機會,可見耶穌的赦免比「七十個七」的饒恕更為徹底。
DSC_1007 DSC_1008 DSC_1009

 

 

 

 

DSC_1011IMG_3380 IMG_3381

 

 

 

 

 

IMG_3382 IMG_3383 IMG_3384

 

 

 

 

 

IMG_3385 IMG_3386 IMG_3387

 

 

 

 

 

IMG_3391 IMG_3392 IMG_3393

 

 

 

 

 

IMG_3394 IMG_3395 IMG_3396

 

 

 

 

 

IMG_3397 IMG_3398 IMG_3400

 

 

教堂入口處的停車場高於教堂地面。在院子裡是一個描繪否認事件的雕像,描繪了公雞、婦女和羅馬士兵。碑文是聖經經節:「彼得卻不承認,說:女子,我不認得他」。入口兩側的鍛鐵門刻有聖經題材的浮雕 新約人物。面對入口是耶穌被綁,在該亞法府邸受審,右側是耶穌和十二使徒” 十二使徒共進最後的晚餐最後的晚餐,左側是彼得,穿著教宗的衣服。天花板有一個巨大的十字型窗口,五彩斑斕。苦路苦路十四站列在牆上,有簡單的十字架標記。
IMG_3401 IMG_3402 IMG_3403

 

 

 

 

IMG_3405

 

 

雞鳴堂裏
在教堂下面是一個小堂,牆壁上刻有5世紀基督徒基督徒留下來的十字架。再往下一層有一個第二聖殿時期的洞穴。由於傳統認為該亞法府邸位於此處,許多人相信,耶穌被逮捕後,可能被羈押在其中一個地下洞穴,但是,這些地下洞穴在古羅馬時代是正常的,經常用作酒窖,蓄水池蓄水池和浴室。在教會的北側是一條古老的樓梯,通往汲淪谷汲淪谷。這可能是在第一聖殿時期,從上城到下城的一條通道。許多基督徒相信耶穌在被捕的晚上,是走這條路到客西馬尼園。
IMG_3406 IMG_3408 IMG_3409

 

 

 

 

IMG_3410 IMG_3411

 

 

雞鳴堂外則以浮雕或雕像刻畫了耶穌被捉拿、彼得的不認主和上苦路的過程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