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酒店裏一角
「馬撒大不死精神」(Massada never fall)是每一個參軍的以色列人都必到訪的一個地方。她之所以成為以色列人的精神,不是因為她的地理位置,而是因為她那慘烈的故事能震撼每一個人的心靈。
早上,車子就把我們送到位於死海西岸,猶大曠野與死海谷底交界處的一座岩石山頂。我們在購門票時,先到訪設置在入口處的馬撒大立體模型兜一圈兒,並聽牧師和導遊的講解,之後就分別乘坐纜車上城堡上。一路上,只見荒蕪一片,放眼過去,除了高低起伏的黃土還是黃土,看不見任何現代的建築物。
坐纜車上馬撒大
我們在荒廢但仍保留下來的城堡牆垣間遊走,在毫無遮蔽物的烈日,跟着導遊到訪每一個遺址,在存留下來的牆垣建構中穿梭,踏着沉重的腳步,「啪答啪答」跟着導遊那慢條斯理的來到每一個景點,聽着導遊用用普通話音調,把馬撒大那慘烈的悲劇娓娓到來……
馬撒大原是由大祭司約.拿單建造,並由希律修葺及增建而成的一座堡壘,也是一所避難所在這山頂上可以用以耕地,因為土壤比一般平原肥沃,以免外來的糧食一旦斷絶,在裏面捨身保護堡壘的人餓死;在這山頂上的西邊築了一座王宮,宮內的陳設有房間、柱廊、浴室等,建的種類繁多又奢華;在山這山頂上又鑿有貯水池,令各地方的水源充足;在這山頂上有一條從外面無法看見的路,敵人也難以利用的,同時在西邊最狹窄的路也建了一座大塔攔住;在這山頂的堡壘裏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兵器,足夠一萬人使用這在種難以攻陷,連人經過也不容易的這座塔卻難逃被摧毀的厄運。
馬撒大山腳
而使馬撒大堡壘揚名的並不是過盡繁華的希律王宮殿城堡,而是猶太人以堅毅勇氣之血烙印的慘烈歷史。馬加比王亞力山大貞尼(主前161至142年)首先以馬撒大為防禦地。在馬撒大舞台上,緊接着上場的是希律王(主前37至4年)。主前40年希律王本是一個得勢的猶太貴族,後來因親安息及親羅馬兩派系的傾軋,希律終被捲入內戰。當安提哥被安息任命為耶路撒冷王時,希律因親羅馬而被迫逃亡。他帶着眾人及私人軍隊,橫過浩瀚的猶大曠野,暫時以馬撒大山頂為其避難所。後由他的幾位部下,留在馬撒大保護他的家人,他又繼續穿越埃及,最後終於安全抵達羅馬。在那裏,希律被羅馬元老院指派為猶太王,並於主前37年率領兩支羅馬軍團回國,贏得王位。
因恐懼國內公開叛亂,及埃及女王克利奧佩特拉篡奪王位,希律王被迫在馬撒大山巔上,建築莊嚴的聖堂及堡壘;更為求戰爭爆發時能自保,他又派人策劃建築許多防禦工事、宮殿及貯藏室。主前4年,希律王去世,他的兒子亞基老繼承了王位。但不久,因羅馬的直接統治,亞基老就喪失了治理權。馬撒大遂成為羅馬帝國的邊遠地區,僅派少數軍隊駐防。
主後66年,以米南克姆為首的一群宗教狂熱者,公開叛亂,擊敗駐守馬撒大的羅馬軍團。自此馬撒大成為猶太人的武裝軍營,但同時卻進入羅馬武力可及的範圍內。
主後70年,耶路撒冷被攻陷後,羅馬人佔領了耶路撒冷,對猶太人大肆殺戮,倖存下來的猶太人紛紛攜帶家眷,南下投奔馬撒大。堅決抵禦羅馬的攻擊。直到主後72年,當羅馬帝國的提多Titus將軍部將施維瓦Silva率領第十軍團精兵進逼,在馬撒大周圍佈下八個營,屢次猛攻,整整三年,毫無辦法之後選擇了最笨的方法。在山旁堆一座與山同高的巨大土堆,再堆一個坡道直到城堡的城牆下(而所協助建坡道者是猶太人)。最後切斷水源,才使堅守三年的要塞被攻陷。猶太人借助希律王宮和周圍的防禦工事成功的抵擋了羅馬大軍三年,創下史上最長的的孤城奮戰史,這就是最著名的「羅馬圍城」。
羅馬派遣第十軍團去粉碎猶太人的最後防線時,這些英勇的猶太人,為了免於被擄為奴,終於在主後73年集體壯烈成仁了。在人類為爭自由而不屈不撓的奮鬥史上,加添了珍貴的一頁。
城將破的前夕,馬撒大全城的男女老少九六七人,為避免落入敵手,全體自殺。他們抽籤抽出十名勇士作為自殺的執行者,所有人緊抱妻兒,躺在地上,自願接受戰友的一劍刺喉。當那十個人完成任務後,再抽籤選出其中一個人殺死其他九個人,最後那一人清點屍體、放火焚城,最後自刎而死。
第二天清晨,攻入城內的羅馬軍驚訝地發現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這死般的寂靜比遭遇抵抗更為可怕:耗時三年殫精竭慮所建坡道,以及凌厲軍陣攻下的,竟是一座死城和九六七具死骸。殘酷的羅馬軍隊進佔城堡,面對的並不是勝利的戰果,而是猶太人的道德勇氣,沒有勝利號角聲,只有一個婦人和她的五個孩子哭訴眼前悲壯的故事。
旁為團中最小的團友(只有5歲)
從此,猶太人的足跡從迦南之地上消失,他們以慘烈的行為上演了自己的最後一幕,直到一千八百七十五年之後,猶太人重建以色列。現在,復國後的猶太人在入伍時,都會來到馬撒大,許下自己的誓言:「甯為自由死,不做奴隸生」。以色列軍隊的新兵在馬薩達入伍時另外一句著名的誓言是:「馬撒大再也不會被攻陷」。這也難怪以色列人不容巴勒斯坦人在境內外作任何的攻擊行為……
馬撒大入口一角
我們聽着聽着……不其然的想起自己的無知,想起別人對這地方片面的評論,想起對於迦沙的咄咄逼人而以色列也不甘示弱的回應,想起這個原是和平、神所應許之地卻處處充滿戰火……不知何日才是真正的和平之日呢
死海一景
我們收拾心情下山,往另一景點去。路經死海,導遊刻意停車,讓我們下來親眼遠眺這碧綠的死海。看着這翠綠一片的碧玉躺在乾燥的山下,綿延不斷的伸展,真的很難令人相信這就是沒有任何生物的死海呀!
往拿撒勒途中
差不少多一時左右,車子進入耶穌的故鄉—拿撒勒。我們在導遊帶領下進入一以石磚砂成的餐廳;我們一進入,已被這裏簡單卻又有些樸實的陳設吸引住,同時這館子已坐滿一團團的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外國退休人仕,相信也是來朝聖的吧!
於拿撒勒(位於報喜堂)附近的猶太人餐廳享用午餐
一小時後,導遊就帶我們步行到報喜堂去。這報喜堂是紀念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報喜之地,曾於1955年被拆毀,在1968年蓋成;相傳這地是馬利亞當年的居所,是天使向馬利亞報喜訊(路1:26-38)的位置。約瑟和馬利亞當時已訂了婚,約瑟計劃「暗暗地把她休了」免得全城皆知;天使向他解說,約瑟便娶了馬利亞(太1:18-25)。
這報喜堂最上方為馬利亞,下方為四福音中的門徒,鐵門上則以浮雕刻畫出耶穌生平的一些重要事蹟,而在另一邊的迴廊卻掛滿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國所送贈的聖母與聖子的畫像,每一幅都充滿該國的特色。
報喜堂裏一角
進入教堂,裏面的裝潢並沒有什麼特別,但特別的是這教堂下的地牢:由於以前的猶太人是在洞穴裏,經過世代的變遷,由十字軍唐克列德(Tancred)的領導下,他除了收復加利利和統治加利利,還在這地方的洞穴上面建造報喜堂,而這地牢正正保留了瑪利亞時期的生活模式。這樣做法既可保護遺址不被破壞,又可使後人可以觀賞。
報喜堂的地下裏
拿撒勒街頭
由於是以巴衝突期間,遊人除了我們團五十人外,只有一些零落的遊人而已。跟着我們就轉去今天最後的景點─迦拿(婚宴)堂,也就是耶穌出道時所行的第一個神蹟,就是將水變酒的神蹟(約2:1、11)。當我們步上教堂的途中,只見整個景點範圍都寂靜一片,很多店舖都關門或是了無人氣,原是熱鬧的景區,因為以巴衝突而受到影響。
迦拿(婚宴堂)裏外
我們很快的進到迦拿堂,但逗留的時間並不能太久,因為遊客不多,故教堂會提早關門。這裏和報喜堂不同,少了很多裝飾,多了一份樸實。
以色列市內一景
最後我們於Nazareth Golden Crown ho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