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遊(約旦.以色列)09–以色列

11/8/2014(一)晴
早上,我們懷着緊張的心情隨導遊到各宗教被視為聖山的聖殿山去,也是這趟旅程的高潮之一。
IMG_2826

 

 

清晨時分的耶路撒冷

 

 

IMG_2828IMG_2830IMG_2831

 

 

 

 

 

IMG_2832IMG_2833IMG_2834

 

 

往聖殿山去
我們在進入檢查區時,聽從領隊的吩咐,把手上的所有帶有宗教味的所有飾物都除下,排隊接受嚴謹的檢查後才放行。因為在這聖殿山是不能帶任何有違物品,包括聖經或是疑似聖經的物品(手機中的聖經則例外,因為查不到)上聖殿山去的,因為現時的聖殿山雖屬以色列,但卻是由巴勒斯坦人所佔據和管理,是伊斯蘭教的兩處聖地所在地。加上現時局勢有些緊張,故經常都可見陀槍的以色列士兵在駐守。
在聖殿山的下方是同樣著名的以色列宗教聖地─哭牆是也。我們在鋼鐵組成的長廊往聖殿山走去,只見山下的哭牆前站了很多穿着傳統白袍、戴着小帽子的猶太人在哭牆前祈禱、讀經。只見這些猶太人不斷在搖頭,原來是因為他們在禱告不斷提神的名字,爲免妄稱神的名,乃呼一次名,點一次頭。愈點愈多,變成慣例,乃懇切禱告的象徵
IMG_2851 IMG_2852 IMG_2853

 

 

 

 

IMG_2842 IMG_2843 IMG_2844

 

 

 

 

 

IMG_2845 IMG_2846 IMG_2847

 

 

 

 

 

IMG_2848 IMG_2849 IMG_2850

 

 

 

 

 

IMG_2835 IMG_2836 IMG_2837

 

 

 

 

 

IMG_2838 IMG_2839 IMG_2840

 

 

 

 

 

IMG_2841

 

 

 

早上聖殿山下的哭牆

當我們隨導遊講解時,剛好聽到一些喧嘩聲或是抗議的呦喝聲:原來是猶太人上來,立即引起回教徒的躁動,以色列士兵立即上前調停或是制止;而這舉動也把遊人的我們嚇了一跳,整個氣氛即變得凝重。導遊立即帶離我們快步走到另一邊休息,這時眼前的那座圓拱形金頂在我們眼前閃閃發光,這就是坐落在聖殿山的兩座清真寺。
IMG_2854IMG_2855IMG_2856

 

 

 

 

IMG_2857 IMG_2858 IMG_2859

 

 

聖殿山一角
真的因為以巴的衝突,引致到訪聖殿山的遊人真的少了很多,好讓我們能在舒適的空間聆聽牧師對聖殿山的講解。
「聖殿山」是在摩利亞山上近十二萬平方米的一幅平地,本是上帝考驗亞伯拉罕的場所。《聖經.創世記22: 2》有載︰「上帝說︰『你要帶你的兒子,就是你所痛愛的獨子以撒,到摩利亞去,在我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當作牲祭獻給我。』」結果亞伯拉罕真的要殺其獨子,到最後關頭,上帝才派天使通知他,表示考驗合格,知道他敬畏上帝,可以不用殺子。
IMG_2860 IMG_2861 IMG_2862

 

 

 

 

IMG_2863  IMG_2865IMG_2866

 

 

 

 

IMG_2867  IMG_2873IMG_2874

 

 

 

 

IMG_2876IMG_2877IMG_2878

 

 

 

 

 

IMG_2879IMG_2880IMG_2881

 

 

 

 

 

IMG_2882IMG_2883IMG_2884

 

 

聖殿山上原有兩座聖殿:第一聖殿是所羅門王所建,但早於公元前五八六年,毀於巴比倫人之手,之後以色列人被巴比倫被擄他方後歸回。我們今日,僅能從文獻及考古,認識這所聖殿。據考古學家估計,這座聖殿外形宏偉壯麗,金碧輝煌,內部裝飾極盡豪華,而殿內則安放了猶太教神聖的「約櫃」,即在一個大木櫃藏有耶和華和猶太人所訂立的聖約《摩西十誡》,這些聖約都被刻在石板之上。
IMG_2887 IMG_2888  IMG_2892

 

 

 

 

IMG_2893 IMG_2894 IMG_2895

 

 

 

 

 

IMG_2896 IMG_2898

 

 

第二聖殿是希律王所建,仿照所羅門王聖殿的形式,且達二倍高。可惜七十多年後,由Titus率領的羅馬大軍,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第二聖殿自是蕩然無存了。但第二聖殿上的一大平台,供朝聖者聚集和獻祭,羅馬人也無法將它抹掉,仍然留存至今。這些聖經中都曾預言過。
聖殿山上的兩座猶太教聖殿都已被毀,而山上卻有另外兩座伊斯蘭教聖殿︰奧瑪清真寺和遙遠清真寺,同時聖殿山周遭的圍牆,以長方形結構與外間隔絕,伊斯蘭教徒稱為「尊貴的禁地」,而對猶太人來說,兩個聖殿都不復存在,怎能不哭?
IMG_2900 IMG_2901 IMG_2908

 

 

 

 

DSC_0930DSC_0933 DSC_0937

 

 

 

 

 

DSC_0940 DSC_0942 DSC_0943

 

 

 

 

 

DSC_0945 DSC_0960 DSC_0961

 

 

聖殿山上的兩座清真寺一景
我們走下聖殿山的另一端,進入另一城門,來到位於耶路撒冷東北,因靠近古代的「羊門」(今天的獅子門附近),是耶路撒冷舊城穆斯林區的一組水池─畢士大池(Bethesda),所以自四世紀開始又被稱為「羊池」。
IMG_2910 IMG_2911 IMG_2912

 

 

 

 

IMG_2913 IMG_2914 IMG_2915

 

 

 

 

 

IMG_2916 IMG_2917 IMG_2918

 

 

 

 

 

IMG_2919 IMG_2920 IMG_2922

 

 

 

 

 

IMG_2923 IMG_2924 IMG_2925

 

 

 

 

 

IMG_2926

 

 

 

耶路撒冷的古城區一景
畢士大的意思是「憐憫之家」或譯作「善堂」,換言之,該處是為那些患病者而設立的慈善之家。據現存的遺跡所見,現在的畢士大池是在一個廢墟的大坑中,坑內有石砌的牆壁、大柱子及拱頂等,原因是原來的地面不斷地填高,以致比水池高出約十米之多。不過,水池仍保留原狀–「日字形」的建築物,四周所見,有許多柱廊、柱頭、鼓形石塊等。
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White Fathers 開始在今天的聖安妮教堂 (Church of Saint Anne) 附近,離聖殿山北牆100米的地方發掘。他發現了兩個相連的大池,池分成南北兩部份,南池(向南的大池)面積約為71米x 51米,北池(向北較小的池子)面積也約有58米x 43.5米,兩池之間有一道橋,因此池的四邊與中間共有五條走廊,供求醫的人在此等候醫治,這與聖經所述,有五個廊子的說法相符。可惜我們現時所看到的池已乾,只能憑聖經和想像去構想當時的情況。
IMG_2927 IMG_2929IMG_2930

 

 

 

 

IMG_2931 IMG_2932 IMG_2933

 

 

 

 

 

IMG_2935

 

 

 

畢士大池

畢士大池之所以傳名至今,相信跟《聖經約翰福音》五章二至九節所記載的一個發生在畢士大池的故事有關:「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愈麼?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
順帶一提,在參觀畢士大池之後,不妨到旁邊的聖安妮教堂走一趟。據說,那是紀念「聖母」瑪利亞的母親安妮而修建的天主教堂,也是在耶路撒冷保存得最完整的十字軍時代的建築。在此教堂的地下,有一間小堂,傳說是「聖母」誕生的地方。這些資料未必完全正確,但聖安妮教堂內的音響絕佳則是千真萬確的。我們走得累了,就到教堂旁的小花園去休息,同時感受一下這裏的寧靜。
IMG_2937 IMG_2938 IMG_2939

 

 

 

 

IMG_2940IMG_2941 IMG_2943

 

 

 

 

 

IMG_2959

 

 

聖安妮堂外
跟着就是我們要重走耶穌在世上所走過的最後一程─苦傷道,也是耶穌道成肉身的最終目的,為愛犧牲的一個使命。苦傷路(Via Doloro)是指耶穌被審判後,背負十字架、被釘死、埋葬及復活,途中發生這些事蹟的地方。現在的苦傷路共有14站,這些「站」都是後人加上去的。
IMG_2961 IMG_2962 IMG_2963

 

 

 

 

IMG_2964

 

 

 

苦傷路的開始

 
IMG_2966 IMG_2968 IMG_2971

 

 

 

 

IMG_2973 IMG_2974 IMG_2975

 

 

 

 

 

 

IMG_2976 IMG_2977IMG_2978

 

 
我們按着牆上的站名方向走,每走到一個重站,牧師就帶我們進去教堂裏,並同時講解聖經中所提及耶穌背負十字架的情節,並讓我們重新默想一下神的愛與自己的信仰:每對神的愛,我真的感到不配白白得到,也有負於耶穌的犧牲,而我又何回應……想到這裏就不自覺的哭了起來。
IMG_2979 IMG_2980IMG_2982

 

 

 

 

IMG_2983 IMG_2984 IMG_2985

 

 

 

 

 

IMG_2986 IMG_2987 IMG_2988

 

 

 

 

IMG_2989 IMG_2990IMG_2991

 

 

 

 

IMG_2992 IMG_2993 IMG_2994

 

 

 

 

 

IMG_2995 IMG_2996 IMG_2997

 

 

 

 

 

IMG_2998 IMG_2999IMG_3000

 

 

 

 

 

IMG_3001 IMG_3002 IMG_3003

 

 

 

 

 

IMG_3004 IMG_3005IMG_3007

 

 

苦傷路的各站
由第9站開始有十字架供朝聖者體會當年耶穌的苦路。我們不用背負十字架也能體會到那種被人所唾棄、羞辱……的苦。現在的苦傷道的兩旁已遍佈各式各樣的店鋪,充滿熱鬧氣氛,與耶穌背負十字架所走形成強烈的對比。
IMG_3008 IMG_3010 IMG_3011

 

 

 

 

IMG_3012 IMG_3013 IMG_3014

 

 

 

 

 

IMG_3015 IMG_3016IMG_3024

 

 

苦傷路中的各站
而最重要的一段路就第10-14站,都在聖墓堂內。苦傷路的第10-14站都在聖墓堂內, 聖墓堂位於現在耶路撒冷舊城的基督徒區,內裡暗淡而莊嚴的環境,充滿著濃厚的東正教色彩。這座教堂原本是由君士坦丁於公元後326年興建,於335年完工獻堂。
現今聖墓堂由三個教會:拉丁禮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希臘正教會,六個宗派: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敘利亞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共同管理。進入聖墓堂後,右邊的樓梯可通往上層,二樓分為兩間教堂,右邊為天主教堂,左邊為希臘正教堂,而不同的宗派在不同的時段和禮堂會舉行彌撒或儀式。
IMG_3026 IMG_3027 IMG_3028

 

 

 

 

IMG_3029 IMG_3030

 

 

 

 

 

苦路的第十站:就在聖墓堂(Holy Sepulcher)教堂的入口,主耶穌的外衣被脫下,露出被打的傷痕。
進入聖墓堂,即被教堂裏的裝飾吊燈和人頭嚇了一跳:哇!人真多啊!
IMG_3032 IMG_3033 IMG_3034

 

 

 

 

IMG_3035 IMG_3036 IMG_3038

 

 

 

 

 

IMG_3039 IMG_3041 IMG_3042

 

 

 

 

 

IMG_3043 IMG_3044

 

 

 

 

 

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
IMG_3046IMG_3047 IMG_3048

 

 

 

 

第十二站,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十架座落之處,堂前為希臘東正教的釘十架壇,壇下兩枝支柱中的銀色圓盤,據說為十架所立之處,圓盤兩邊的記號,為兩個強盜被釘之處。
IMG_3049 IMG_3050 IMG_3051

 

 

 

 

IMG_3052 IMG_3053

 

 

 

第十三站:耶穌的屍體從十字架御下

 
IMG_3056 IMG_3058IMG_3059

 

 

 

 

IMG_3060 IMG_3061 IMG_3062

 

 

 

 

 

IMG_3063 IMG_3064

 

 

聖墓堂裏
在聖墓教堂的中央,有一圓形的建築物,為苦路最後一站,第14站,耶穌的墳墓,常有長長的人龍排隊進入。我們閒來無事,也跟着人龍排隊進去。我們在神職人員的允準下,只能逗留數分鐘左右。當進入一個相傳是耶穌的墳墓狹小的空間裏,映入眼目的都是一排排垂吊的燈,周遭都是金色的,與我所知的耶穌所埋葬之地有很大出入,令人不想久留。
IMG_3065 IMG_3067 IMG_3068

 

 

 

 

IMG_3069 IMG_3070 IMG_3071

 

 

 

 

 

IMG_3073 IMG_3074

 

 

 

第十四站,主耶穌的墳墓在教堂的中央,墓室內有一張空的石板。這墳墓表示主已經復活升天了。

 
IMG_3076 IMG_3077 IMG_3078

 

 

 

 

IMG_3079

 

 

 

耶路撒冷舊城區一角

 
IMG_3080 IMG_3082 IMG_3083

 

 

大衛城一角
午膳後,我們正式進入哭牆範圍。哭牆又稱西牆,是耶路撒冷舊城古代猶太國第二聖殿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公元前10世紀(約公元前965年)大衛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所羅門聖殿,俗稱「第一聖殿」。公元前586年,第一聖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倫人摧毁。將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爲耶和華所建的「第一聖殿」付之一炬,四萬多猶太人被擄。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流亡生活,猶太人陸續重返家園,後來又在第一聖殿舊址上建造第二聖殿。公元70年,羅馬帝國皇帝希律王統治時期,極力鎮壓猶太教起義,數十萬猶太人慘遭殺戮,絕大部分猶太人被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和聖殿幾乎被夷爲平地,該牆壁爲同一時期希律王在第二聖殿斷垣殘壁的遺址上修建起的護牆。直至拜占庭帝國時期,猶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時穫得一次重歸故里的機會,無數的猶太教信徒紛紛至此,面壁而泣,「哭牆」由此而名。
IMG_3084 IMG_3085 IMG_3086

 

 

 

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爲「哭牆」。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國占領巴勒斯坦,由於帝國内部實行寬容得宗教政策,所以哭牆沒有被刻意損壞,反而被妥善保護起來,因此西牆曆經千年歷史仍然存在。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慘遭德國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達600萬之多。這些慘痛的歷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猶太人的心靈之中,哭牆便更被猶太人視爲信仰和團結的象征。直到如今,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或圍着一張張方桌做宗教儀式,或端坐在一條條長凳上念誦經文,或面壁肅立默默祈禱,或長跪在地悲戚啜泣。
1967年,以色列侵略周圍阿拉伯國家並占領整個耶路撒冷。近2000年來,西牆首次處於猶太人控制之下。以政府在西牆前辟出寬闊的廣場,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大屠殺紀念日、猶太新年、贖罪日等重要的國家或宗教節日,便在此擧行紀念活動或宗教儀式。
IMG_3087 IMG_3089 IMG_3090

 

 

 

 

故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哭牆分爲兩部分,中間隔一柵欄,男女分開祈禱。入男部,須帶上用紙做的小帽,否則被視爲異教徒而不准入内。在做正式祈禱時,要准備好兩個裝着「聖書」語錄的小羊皮袋子,一個戴在頭上,另一個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們在祈禱時,面對哭牆,口中念念有詞,全身前仰後合,有的人更搬把椅子面對哭牆,一整天都沉浸在與上帝的對話中;虔誠之態令人肅然起敬。
IMG_3092IMG_3093IMG_3094

 

 

 

 

IMG_3095IMG_3096IMG_3097

 

 

 

在女性區域,女性在哭牆不用蒙頭,但在禱告後,她們一步一步退出禱告區域,退出時仍面向哭牆,表示恭敬。 至於聞名世界的、把寫着心願的紙條塞入哭牆牆縫的行爲,倒不是猶太人的習俗,而是旅游者們的發明。我們也依據這些旅遊習俗,把自己的祈願寫在紙上,塞進牆縫裏。
IMG_3098IMG_3099IMG_3100

 

 

 

 

IMG_3101

 

 

 

午後的哭牆
盡管該圍牆爲伊斯蘭聖地西牆的一段,但猶太人仍然把它視爲本民族信仰和團結的象征。
IMG_3102IMG_3103IMG_3104

 

 

 

 

IMG_3105IMG_3106IMG_3107

 

 

 

哭牆前的猶太小朋友們
最後我們到訪花園塚 (Garden Tomb),紀念主耶穌被埋葬和復活的地方,原因是該處的小山丘外形酷似骷髏頭骨,而山旁又有一個古墓及花園。據說,1883年發現這墓園的英國將軍查理士哥頓(Charles Gordon),在美國殖民區創建人兼好友Horatio and Anna Spafford的家往北觀望,看到那頭顱形狀的石崖,加上山丘旁的花園內,確有第一世紀遺留下來的猶太人墳墓,原為新墳墓,只葬過一個人。至於山丘前的空地,乃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跟羅馬人一貫將罪犯用十字架釘於繁盛地點的習慣吻合。他因而認定這就是聖經所說的「各各他」(亞蘭文的意思是「髑髏地」,也就是拉丁文的「加略山」Calvary)。
IMG_3108IMG_3109

 

 

 

 

今天來到位於耶路撒冷舊城中的花園塚,站在特別的角度來看,果然見到一座形似骷髏頭骨的山。
到了1892年,一群英國的基督徒籌足經費後,便正式向一位希臘人買下花園塚地段,並負責以後的管理,同時成立花園塚協會。園中有巨型儲水池,可儲水十萬加侖以上;墳墓前也有一輥石的凹槽,輥石雖已失蹤,但可證明曾有輥石擋着墓門;墳墓外面頂部呈圓拱型,正面有錨狀十架的標誌,凹槽旁有類似為聖徒洗腳之處,與聖經所記載的十分相似。時至今日,不少人(包括基督徒)都認為這個就是耶穌被埋葬和復活的地方。
IMG_3110IMG_3111IMG_3112

 

 

 

 

IMG_3113

 

 

 

 

其實,花園塚真是個美麗、清靜的花園,鳥語花香,親切祥和的氣氛彌漫園中,走在其間感到無比平安喜樂,與之前的聖墓堂裏的氣氛大相逕庭。我們並在這裏進行聖餐。
IMG_3118

 

 

 

 

回程期間,導遊還帶我們到以色列最大的鑽石館參觀。當介紹者向純正的普通話介紹鑽石切割過程時,我們都咋舌,心想:我們的導遊普通話已不錯了,這位人兄比我們的導遊來得更地道呢!再次印證猶太人是世界上很聰明的人。我和繆只是觀賞,並沒有購買的意欲。
註:以上的資料大多參考網上的。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