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起來後,因為不急著去找玩,所以就看看書,靈修一下,也問問自己為何會如此選擇,但既是如此選擇,只有住下去。但卻因這件事讓我了解自己原來是這樣的:精神世界比其他物質的世界來得重要,原來只需要一個空間,讓我安安定定,做自己要做的事就夠了。最恐怖的就是自己也覺得快樂呀!真的說出來都會被人笑我傻呢!
下午1時左右出去時,經過旅館的餐廳,竟然見到有人在這樣的環境吃午餐,而且差不多都是滿了的呢!心中嘖嘖稱奇,果然是法國人。就到火車站的旅遊中心拿取市內地圖和問問如何坐車到夏卡爾美術館去後,就去找那22號巴士站,但不論如何找都是找不到,於是問人,但他們都因不懂英文而迴避;感謝神,讓我碰到一對懂英文的情侶帶路,終於找到巴士站了;可是等了一會兒,有些不對路,就是這巴士站只有我在等,沒有其他人,幸好有一不懂英文的女仕經過,表示這裏沒有巴士,並幫我找到另一個推著嬰兒車的男人,原來他懂英文的,而他太太是來自加拿大的,難怪英文這麽了得。他們告訴我與其在等巴士,不如步行還快些,並教我如何抄捷徑上山到夏卡爾美術館去。
就這樣,我就按著指示,慢慢從山下走往山上去,終於到達了我的目的地。塞尚喜歡住在山上,夏卡爾也是,連馬蒂思也是。真好,這裏可以任拍,只要不用閃光就可以了。其實夏卡爾的作品在香港也展出過,不過都是在中學的時候看過;當時則覺得他的作品的色彩很美,人物也很童真,總之就是讓人很喜悅之感,而主題都是環繞著宗教、故鄉和他及妻子那種甜蜜的感覺為主。
尼斯夏卡爾美術館裏一角
但人長大了,見識也多了,故這次著重看夏卡爾如何營造畫面中的那種質感出來,構圖又如何?又如何表達……等。這樣再看他的作品時,則學到如何運用質感去表現和營造一些特別的效果。其實看了這麽多藝術家的作品,在這年代,玩質感雖非新玩意了,但對那年代的他們來說,他們是前輩了。
然後步行下山,再到旅遊中心和火車站問了一些其他行程的資料和買了往摩納哥和土魯斯的火車票,就回去完成先前所欠的日誌。因為同房的法國女仕要很晚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