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第二十六天(14/2/2009)

OLYMPUS DIGITAL CAMERA

14/2/09(星期六)初陰後晴—城市柏林(Berlin)的第三天

情人節於這同屬歐洲的柏林則一點節日的氣氛都沒有,不知是否因為德國人比較冷淡還是什麽,總之就是和平常一樣,就算遊客也是一樣沒有多大分別。

這天我到另一個充滿歷史的地方坡士坦廣場(Potsdamer platz)(也是圍牆裏的—舊時東德的一部份)看看充滿新穎的Sony centre及柏林影展的其中一個場館。這裏也有圍牆展,你也可付3歐羅蓋一張東德的印呢!

 

 

 

 

 

 

同房的是來自英國的女演員(自稱)於柏林影展做義工


上圖為柏林影展其中一個展場

 

 

 

 

 

 

 

 

 

 

 

 

 

 

 

感謝神,
在柏林能遇到一年一度的影展是超出我計劃的,但卻讓我碰到

 

 

 

 

 


上圖為坡士坦廣場一帶的sony centre

 

 

 

 

 

 

 

 

 

圖為坡士坦廣場一角

然後從坡士坦廣場往前走,就到Galerie Topographie des Terors這露天展館,可以看到其中一道圍牆,並以圖片講述整個有關歷史,再往前就是checkpoint charlie,當時的東德人只要跨過這個關卡就是屬於西德人了,所以很多人冒死也要跨過。因為當時原只是一些很矮的鐵線作為分隔的屏障,但因為太多人這麽一跨就過去了,所以東德才下令建圍牆。


上圖為Galerie Topographie des Terors

然後到附近的關卡博物館(Haus am Checkpoint Charlie)參觀,學生9.5歐羅,成人12歐羅;又再一次感謝申請了國際學生證的好。這裏展示了大量的圖片有關圍牆下人們如何利用各種方法和工具逃離東德到西德的,有些成功有些因此死了……非常有意思的展覽。而在checkpoint 所展示的美國旗是因為當時美國曾介入作營救和解放的工作。

 

 

 

 

 

 

 

 

 

 

 

 

 

 

上圖為checkpoint charlie一帶

 

 

 

 

 

 

 

 

 

 

圖為checkpoint charlie展館內所攝的街外一景

之後就往回走,走呀走的,發現店舖裏是畫廊來的,於是就走進去參觀。

 

 

 

 

 

 

 

 

 

 

 

 

 

 

 

 

 

 

畫廓裏的展品非常有創意,這藝術家的作品後來也為人所熟識,回港後於國際藝術節裏也欣賞到此畫家的作品。

 

 

 

 

 

 

 

 

 

 

 

 

 

 

 

 

 

 

 

 

 

 

 

 

 

 

 

 

 

沿著圍牆隨意走所攝一景

就這樣逛呀逛,拍呀拍,看呀看……看看地圖上的位置,再確定自己所處何處,再看看時間,於是決定自己再步行回去旅館。就這樣,我又找到一個以紀念集中營為題的大型藝術品。這藝術品好像是高高矮矮的石棺,每個石棺都沒有任何資料,有秩序的排列躺臥在一大片的空地上,每個人經過都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就像一個標誌時時提醒著德國人過往所做過的一切……同時這石棺你可以穿梭其中走來走去,讓人面對面的正視這些只能默然的「生命」,令我佇足停留下來欣賞。

 

 

 

 

 

 

 

 

 

 

 

 

 

 

 

 

 

 

 

 

 

 

 

 

 

 

 

這些佔地面積頗大的藝術作品在夜幕低垂下減免了石棺的蒼白,增添了哀愁……

今天所有的景點都逛完,是打道回府的時間,但我仍選擇步行回旅館。順便把經過的椴樹下大道的黃昏一景拍下來。

 

 

 

 

 

 

 

 

 

 

 

 

 

 

 

 

 

 

 

圖為柏林椴樹下大道的黃昏一角

Facebook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