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了米蘭站之後,我們三人就往水鄉—威尼斯出發。威尼斯帝國源於歐洲大陸,於五世紀時被異族入侵才遷移到沿岸的百多個島嶼。13-16世紀,以古羅馬式共和國治理,由一群貴族組成的元考院領導的威尼斯共和國,藉由十字軍東征之名,取得亞得里亞海的海上霸權。而威尼斯市內以船為主要交通工具。



往威尼斯的途上
而自我朋友來了後,天氣一下子下降了很多,就像香港的冬天,但我們卻沒有帶冬天的衣服,於是我們在米蘭和威尼斯的日子就是把所有可以穿或圍的東西都往身上穿…..
到達威尼斯火車站後就到旅遊詢問處打探一下旅館的去處和買地圖。
我們到達旅館後,安頓妥當後就坐船出發到聖馬可廣場一帶和杜卡雷皇宮一帶參觀。那裏人山人海,我們也非常興奮的拿出相機不斷拍,不想到皇宮參觀呢!
聖馬可教堂的前身其實只是座小教堂,建於9世紀。相傳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發現威尼斯守護聖人聖馬可的遺體,將遺體藏在回教人不敢碰觸的豬肉中偷運回威尼斯,並建造這座教堂來安放聖馬可的遺體。於976年的一場暴動,發生了火災,於1071-1073年重建,就時現時所看到的主建築架構。
位於聖馬可大教堂前高達98.5公尺的鐘樓(Campanile),則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12世紀就已有鐘塔,不過目前所看到的樣貌則是16世紀完成的,1902年曾坍塌,過後來又重新修建。這個建築的作用除了是教堂的鐘樓外,她還有是燈塔及瞭望台的作用。
聖馬可廣場一帶
威尼斯櫥窗一景
杜卡雷皇宮/總督府博物館(Museo di Palazzo Ducale)原為共和國時期威尼斯總督的住宅、辦公室(2樓)及會議廳(3樓),可說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她始建於9世紀,為拜占庭風格,後來曾二度遭祝融之災,目前所看到的是15世紀以後重建的砍德式晚期建築。
我們由青銅大門Porta della Cartal「紙門」的意思,原為總督府的大門)進入總督府,進入東側的階梯為著名的「黃金楷梯」(Scala d’Oro),之所以稱為黃金階梯是因為這裏的裝飾都是用24k的黃金打造(於1559年完成)。由於年代久遠,我們現所步上的只是名叫「黃金」的階梯入場,就可到其他廳室參觀,之後就到盔甲武器展覽室,接著就走過小小的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可惜也被一大塊藍布遮蔽著,暫時看不到書中所言典雅的白色大理石橋,反面卻走過連接著總督府與對面的牢房。
原來這美麗的橋樑分為兩道,一邊是通往地牢,另一邊則是被釋放時才有幸踏上的自由之路。而嘆息橋的名稱是因為當囚犯走過這座橋時,從僅有的2個小窗戶看到外面的陽光,想到自己可能永遠無法再見天日,不由得悲從中來地發出嘆息聲。最後則是來到9世紀的威尼斯監獄,小小的隔間,可想像當時每間5-6位犯人擠在一室的苦悶,也難怪牆上塗滿抒發鬱悶之情的塗鴉。
杜卡雷皇宮裏外一角
走了一天路,我們決定不煮飯,就到附近一間中國人開的意大利餐廳吃晚飯,皆因這裏是最便宜的了。而吃完晚飯後,薇薇和Etta則拿出穿洲過省的月餅在異鄉慶祝中秋節呢!果然是一個很不同的中秋節。
之後我們就離開,並欣賞一下威尼斯的中秋之夜;可能太開心了,故當時離開時都忘了取回水壺,而薇薇也於拍照其間掉了2歐羅的地圖呢!
上圖為威尼斯之夜一角
Leave a Reply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